2025年10月25日上午,首期中国政法大学中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班开班典礼在昌平校区主楼会议室隆重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党委副书记黄瑞宇,中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学兵律师一行,国内合作处、教务处、校友办、校团委和相关学院负责人,以及法大师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活动,一起见证校所协同育人、助力国家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时刻。

中国政法大学中伦律师事务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班(简称“中伦涉外班”),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与中伦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属法大面向实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该项目响应国家“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战略,旨在整合法学院校与律所优质资源,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国际视野开阔、专业素养深厚、实践能力卓越”的跨学科复合式实践型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涉外律师队伍建设提供储备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姜泽廷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学校“一中心多基地”发展战略布局,在新疆、海南等国家战略要地建设异地研究院,深度服务国家安全、对外开放、边疆治理、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的国家所需,并积极拓展国际化网络,成立“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并持续深化“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中国巴西法学院联盟”,探索布局与东盟地区法学教育协作机制,致力于为国家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此次“中伦涉外班”的开设是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次战略性、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标志着校企协同、共育英才的蓝图进入了实质性落地阶段。校友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期待校友成为学校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他寄语首批“中伦涉外班”成员三点希望:一要“立大志”,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法治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二要“强本领”,珍惜韶华,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与交叉学科学问;三要“勇担当”,积极参与国内外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随后,校党委副书记黄瑞宇在主持典礼时介绍道,该项目采用“虚拟建组”模式(不改变学员学籍归属),学员需完成校内课程与中伦专项教学,大三赴中伦开展不少于1个月实务实践,大四可获10万元资助赴香港或国外实习3个月以上,毕业后可申请入职中伦或获资助攻读海外硕士(硕士毕业后仍可申请入职)。本届中伦涉外班从153位报名者中最终选拔出13名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培养。

在会议上,首期中伦涉外班学员代表,2024级本科生冯安祺、周金玮同学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加入中伦涉外班的初心与感悟。冯安祺表示,中伦涉外班“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内核,与自己“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涉外律师理想高度契合;周金玮通过分享自己从经济学转向法学的亲身经历,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承诺自己将围绕着“打牢法学基础、提升专业英语、投身实务实践”的初心理念,在中伦涉外班中全力成长,肩负“为项目定调、为师弟师妹开路”的使命。

作为中伦涉外班校内指导教师代表,国际法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李建坤指出,涉外法治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伦涉外班是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政策的具体实践,具有“高标准、真培养、强能力”三大特点,期待学员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练“真功夫”、怀“中国心”,成长为能参与国际规则重构的国家战略人才。

中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法大82级校友张学兵回顾校所合作历程,强调中伦涉外班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回应了国家对高素质涉外律师的迫切需求。他介绍到中伦涉外班将持续为学员配备专属导师、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期待项目持续推进至二期、三期,培养出一批通专业、懂实务、具国际视野的涉外法治先锋。

典礼结束后,兼任中伦涉外班校外一对一导师的事务所合伙人于宏威、蒋宣、吴坤,与校内导师代表张南副教授、李建坤老师一道,与本届中伦涉外班同学进行师生座谈会,耐心细致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双方就海外实习规划、法商知识融合学习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伦涉外班的开班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随着首期班级的正式启航,这批涉外法治“种子”将在理论与实践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将继续深化校所合作,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国际视野广阔、专业素养深厚、实践能力卓越的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涉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跨学科复合式实践型的高素质储备人才支撑,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给涉外法治服务保障。典礼获得《法治日报》与中国新闻网、求是网、光明网等权威媒体的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