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PL正能量第264期】“码”上法治团队:明法笃行,向阳生长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逐渐习惯了例行的核酸检测,自觉有序的信息上报和通行必备的“绿码”。但在健康码的使用过程中,一群法大学子却从专业角度发现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改进的地方。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他们开始了一项围绕健康码展开的法学探究与实践。


【人物简介】

“码上法治”调研团队成员由吴琼、李江红、田淼鑫、张睿婕与曹睿五位同学组成,由法学院副教授张力、沈伟伟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团队成员横跨不同年级、不同省份,兼有不同的能力特长,在2020年底我校“1502”新时代青年知行社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调研活动号召下,共同致力于探索疫情防控中的“中国之治”。一年多来,团队围绕“健康码”及其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从学理到实践,从校园到家乡,发掘健康码在个人信息保护、关注特殊群体、拓展功能等方面的改进思路,实地走访北京、四川、安徽、云南等六省市,并考察31省市健康码及相关规范,开展了全方面、多层次的调研工作。凭借扎实的调研内容和理论成果,团队最终获得知行社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调研活动一等奖,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码”上行动,向阳而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出行时多了一种新的“红绿灯”——健康码。“跟‘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有了健康码大家的出行就有了判断依据,既安全又高效,是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

最早的健康码界面各省有所不同,上面显示的信息也不一样。“像北京健康宝就会显示个人照片和最近核酸时间,广东的粤康码还会显示出14天内经过的地点,辽宁、上海、重庆等等省份的健康码也不一样。”几个法学院的好朋友偶然聊起时,突然好奇:每个省份在录入健康信息时,收集信息的范围是一样的吗?在线上操作的过程中,能保证每个输入信息的主体都是本人吗?“既然有的地方不需要收集家庭住址、个人照片之类的信息,有的地方需要,甚至还要更多的个人资料等等,那么,是否应该有个恰当、规范的标准呢?这些都需要法律层面的讨论和规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出行时多了一种新的“红绿灯”——健康码。“跟‘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有了健康码大家的出行就有了判断依据,既安全又高效,是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

最早的健康码界面各省有所不同,上面显示的信息也不一样。“像北京健康宝就会显示个人照片和最近核酸时间,广东的粤康码还会显示出14天内经过的地点,辽宁、上海、重庆等等省份的健康码也不一样。”几个法学院的好朋友偶然聊起时,突然好奇:每个省份在录入健康信息时,收集信息的范围是一样的吗?在线上操作的过程中,能保证每个输入信息的主体都是本人吗?“既然有的地方不需要收集家庭住址、个人照片之类的信息,有的地方需要,甚至还要更多的个人资料等等,那么,是否应该有个恰当、规范的标准呢?这些都需要法律层面的讨论和规范。”

法大学子最不缺乏“说干就干”的行动力。他们深知健康码并非一时之需,而是关乎数字政府建设以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既然未来需要长期使用,那么解决其中涉及法律的问题就是我们法大人的使命。”就这样,吴琼、李江红、田淼鑫、张睿婕与曹睿五位同学结成小组,借助知行社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调研活动的契机,展开了调研探索。

“码”住细节,拔节生长

一开始,调研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健康码信息录入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但他们很快发现,大部分公众对健康码妥善保护个人信息十分信任,同时也有更多人深刻认识到了健康码的社会治理意义。“我们为中国公民的大局观感到十分欣慰,也意识到了在健康码的法律规范方面,我们应该聚焦在提升国家社会治理法治化、信息化的建设能力。”他们将《“码”上法治:后疫情时代下健康码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探究》确定为研究题目,“码”上法治团队的故事也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有了这次修改研究方向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项目的科学性,成员们设计了更加丰富的调研。五位成员分别利用假期实地走访家乡社区,更广泛地去了解各行各业不同人群使用健康码的具体情况。“我们刚好也来自不同的城市,虽然分头调研让每名成员都不太轻松,但这样能让我们扎根更广泛的现实细节,让项目更贴合实际。”一步一行,一点一滴,从人流匆忙的火车站到奶茶店,他们一张张地发放调查问卷,一次次跟受访对象耐心讲解调研目的。

整理数据,交流调研结果,回过头来再讨论支撑项目的学术理论,改进论证方法,每次阶段性的调研结束后,五个成员常常一忙就是整整一晚上。“能熬,能干,能反思,能进步,这不就是法大人的优良传统嘛。”从走访调研到与基层实地考察,他们不断丰富研究素材的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见了一方小小健康码背后的社会治理状况。

不忘使命,“码”到功成

“虽然我们和指导老师不能经常见面,但是我们常常觉得,老师对项目的关心不比我们少。”指导老师张力坚持用书面方式和项目成员进行交流,在阅读项目组的报告初稿后,还给予了上千字的修改意见。指导老师沈伟伟在数字法治方面造诣颇深,也十分看重这个项目的推进。“有一次我们为了能和沈老师当面聊一聊,就在阶梯教室等老师二大下课,结果沈老师和我们一直聊过了午饭时间。”老师们对于这个选题的责任感,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完成项目、为法治信息建设建砖加瓦的使命。除了两位项目指导老师,刘智慧、朱林、孟庆延和蔡元培等老师也在不同方面多次为项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正是在法大这样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对社会进步有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地方,我们才有幸拥有这样一支坚持了两年多的队伍。在老师们的悉心帮助下,我们的项目也走得更加踏实,更加顺利。”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我们团队都是共产党员,对于党员青年的使命应当有更深切的理解和坚守。”从盛夏到冬末,成员们调研过毛主席的故乡——长沙,也参与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期间“挑战杯”竞赛几经延期,他们却从未停下探寻的脚步。“就尽可能地再多研究一点,多想一点,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我们作为法大党员青年应当去完成的时代之责。”

“码”上法治团队正如向阳而生的向日葵,扎根现实的沃土,在思考与沟通中不断克服困难,绽放在阳光下,盛放为一片灿烂的花海。如今,项目组成员有的已经毕业,正从法大校园走向基层工作岗位;也有的将继续在法大校园完成学业。而这一份扎根现实、格物求知的信念,也将伴随着他们一直走向未来,走向理想的远方。


上一条:【CUPL正能量第265期】孔金标:逐梦奔行赴远方 下一条:我校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