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礼堂内灯火璀璨,乐声如潮,“致美法大·雅蕴”中国交响乐团“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恢宏奏响。

法大与中国交响乐团渊源深厚,从“龙声华韵”的恢宏史诗到“红色经典”的深情回响,乐团多次以音乐为载体,为法大注入美育力量。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此次音乐会精选《红旗颂》《山河颂》《北京喜讯到边寨》及《黄河大合唱》全章等民族经典作品,为全体法大师生奏响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音乐史诗,带来一堂“有声有色”的美育大思政课。
18时30分,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尹波、廖燕茹,校党委副书记黄瑞宇进行亲切会见。随后,千余名师生在礼堂共同观赏了这场艺术与精神的盛宴。
演出以一首观众耳熟能详的《红旗颂》拉开帷幕,大型交响套曲《山河颂》用旋律编织出祖国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北京喜讯到边寨》将民族音乐进行交响化改编,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决心与信心。
演出下半场,《黄河大合唱》的史诗篇章以《黄河船夫曲》在全场期待中拉开序幕。高昂向上的曲调唱响船工们无惧浪涛翻滚、拼搏向前的勇敢与豪情,展现出中华民族搏击风浪的勇毅魂魄。男声独唱浑厚深沉,表达着对母亲河千年沧桑历史、博大情怀的热爱与歌颂;琵琶弦动,伴随着激情饱满的诗朗诵向母亲河呐喊出危亡时刻民族饱受灾难时的悲恸与愤慨之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带我们进入那段全民族共同抗战,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仿佛置身于黄河的儿女们为胜利而奋斗的怒吼中。随着《黄河怨》的女高音如泣如诉,观众的情绪也层层递进,昔日外来侵略者为人民带来的苦难与悲痛深深刺痛着每颗赤子之心。直至《保卫黄河》轮唱迸发,铜管与定音鼓掀起巨浪,观众掌心随激昂节奏叩击,多声部交织成抗敌铁壁;《怒吼吧黄河》收束全曲,以对黄河的呼唤映衬出召集四万万人民共同抗敌的团结一致,展现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至此,《黄河大合唱》全曲八个乐章完整再现,激荡的乐声回响在礼堂,现场观众热血沸腾,久久沉浸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震撼中。
此夜,黄河的怒吼化作精神的图腾,以艺术之美点亮思政之光。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本场“致美法大·雅蕴”中国交响乐团“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圆满结束,学生代表为音乐家们献花致谢。音乐终章,而信仰的共鸣永不落幕,在音乐的浸润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涤荡着每一位法大师生的心灵。
当耳熟能详的民族旋律奏响时,热泪盈眶的那一刻,无法言说的感动涌上心头。琴弦起伏中,我也跟着热血澎湃了起来。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婉转、哀怨、矛盾、热切、激昂、呐喊..……热烈充沛而又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仿佛将我带回到1939年的母亲河畔。岁月悠悠,在交响乐与合唱的融合交织中,民族精神荡气回肠、久久不息,在激昂的乐声中,我们感受着先辈们的坚韧,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永不停歇。
——国际法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姜楠
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奏,让《黄河大合唱》的每一个音符都如黄河怒涛般排山倒海而来。那乐声不似从乐器中流淌,倒像是从大地深处、从五千年的黄土里迸发而出的呐喊。铜管的奏鸣与弦乐的旋律伴着合唱团的歌声,如同千万人同声呼号,震得人心头发颤。
看完演出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激荡。那些熟悉的旋律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符号,而是真正化作汹涌的浪涛,冲刷着灵魂。当《保卫黄河》的合唱如风暴般席卷全场时,我的眼眶竟有些发热——那不仅是音乐的力量,更是一个民族血脉里的回响。
——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2024级本科生 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