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我校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3月2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2024—2025学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先锋团校”理论研讨班。本期理论研讨班学时为1天,上下午课程分别邀请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和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韩笑老师进行专题报告。
四川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经协处处长魏云,四川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敏,校团委副书记付睿智,以及四川省驻京办团委、经济协作处、残疾人服务中心相关同志出席上午的专题报告会。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宣讲人刘敏、唐建、博史尼撒、李晓艳分别做专题报告。

刘敏以“破茧·生长”为主题,讲述了自己从汶川地震幸存者到青年干部的蜕变历程。这位坚毅的北川姑娘,用“错题本哲学”概括自己的成长之路,更用基层工作的亲身经历证明残障不是隔阂而是建立信任的桥梁。在“把爱包邮到家”的主题分享中,全国学雷锋标兵唐健以“唐老鸭”的成长轨迹诠释新时代奋斗精神。从被嘲笑的“鸭子步”少年到登上央视的公益先锋,唐健用极致服务重塑行业价值,延续奉献精神。彝族盲人艺术家博史尼撒以手风琴为媒,讲述了黑暗中的追光之路。虽被诊断为终身失明,但博史尼撒却用“另一扇窗”——绝对音感天赋踏上了音乐征途;大学毕业后入职家乡米易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相关工作,帮助许多人通过学习手风琴重拾生命意义。彝族作家李晓艳以罕见病之躯“点亮希望的微光”,这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将教育理想倾注于石头画创作,让300余幅作品成为另一种生命的传递。她深入残障家庭义务教学,通过网络无偿指导特殊儿童艺术创作,更跨越千里探访卧床病友,用“替他们看世界”的誓言点燃希望。
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的动人宣讲在报告厅中激荡回响。四位宣讲者直面苦难的坚毅、扎根基层的担当与奉献社会的热忱,为我校青年学子注入信仰力量。
下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讲师韩笑以“全球发展问题的根源与中国之治”为主题展开理论宣讲。
围绕“全球发展问题的核心表现”“全球发展问题的理论成因”“全球发展问题的现实验证”“全球发展问题的应对之策”四个板块,韩笑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特别是中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减贫、应对气候变化、疫苗援助和推动绿色发展等措施,中国对从自身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最后,韩笑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牢记嘱托,积极奋进,努力成为政治品格忠诚、家国情怀浓厚、理论功底扎实、能力素质突出的青年政治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员们深刻洞察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固有弊端,也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既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更要努力成为知行合一的行动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下一阶段,我校“青马工程”与“先锋团校”将继续开设红色实践班和素质拓展营,带领学生骨干们实地走进红色场馆,扎根实际,丰富技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