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用两手掌根叠合正确按压、怎么样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怎么样操作AED进行除颤,在三位老师一遍一遍耐心的指导下,我的紧张慢慢变成了信心,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有能力帮助到心搏骤停的病人。”接受培训后,冬奥志愿者单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2021年12月17日至18日,我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在三个场次的培训中,我校冬奥志愿者与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共同学习急救知识,共130名法大师生通过考核获得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技能证。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校邀请了北京市红十字会金色朝阳培训学校讲师团队面向志愿者们开展专业的急救技能分享和讲授。每场培训由知识教学、实际操作和现场考核三个部分组成。
“在完全缺氧状态下,4到6分钟就会开始出现脑损伤,因此在突发心搏骤停时,需要现场人员在‘黄金四分钟’内及时做出抢救行动……”讲师在介绍急救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之后,开始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演示,对心脏骤停及生存链、心肺复苏(CPR)流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初步的讲解。“你看这位同学骨架比较大,那位同学身形比较小,假如对他们两个分别进行心肺复苏的话,按压的深度还是一样的吗?”生动的例子吸引了在场师生的注意,大家对心肺复苏的流程与细节都更加熟悉。不时有坐在后排的志愿者站起身来,认真观看讲师的演示动作。



接下来,现场师生在讲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际操作与现场考核环节。在观摩主讲老师的示范提示后,在场师生分组进行了心肺复苏单人操作和AED除颤双人实操练习,讲师们在一旁进行指导,并不断指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鼓励:“按压的同学不要停”“不错,姿势很标准”“吹气要缓慢”“速度继续保持”“贴电极片要找准位置”“别慌别慌,慢慢来”……培训学员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重叠,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确保按压深度5-6厘米,按照“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每5组评估患者呼吸和脉搏”的流程进行模拟练习。当老师宣布“患者抢救成功”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冬奥志愿者王欣茹分享到:“参加了今天的心肺复苏培训后,我收获了更加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巧,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冬奥志愿者的责任重大,我会牢记急救知识、服从组织统一安排、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尽我所能在为冬奥服务的过程中建立友谊,竭尽所能为这场盛会的召开做出法大人的贡献!”
北京市红十字会金色朝阳培训学校讲师王老师谈到:“大学生群体虽说很年轻,但是当运动、熬夜、学习时间过长,作息时间不规律时,也可能出现心搏骤停的情况。这种情况只有其他人伸出手施救,才可能挽救这条生命。作为冬奥志愿者,学会急救知识也非常有必要。”
中国政法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琳琳也表示:“虽然之前参与过一次心肺复苏培训,但是这一次,我完成了两次完整的模拟实际操作练习,觉得实际急救的操作和理论上的学习还是非常不一样的。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急救知识有必要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次急救培训作为我校冬奥志愿者校内通用培训课程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我校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技能,用高质量的服务圆满完成冬奥任务。日前,中国政法大学冬奥系列活动有序进行,志愿者相继完成IKM平台线上学习、线下场馆培训及考核,录制发布《一起向未来(法大版)》手势舞,并通过“冬奥竞赛项目大PK”等活动将冰雪文化融入校园。奔向冬奥,法大志愿者们正用认真的态度、专业的精神书写着“一起向未来”的冬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