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校团委
  • 首页
  •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现任领导
  • 学生团体
    学生委员会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社团发展指导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
    艺术团
    团委宣传中心
    团委组织部
    青年成长服务中心
  • 第二课堂
    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
    论衡辩论文化节
    “学术十星”论文大赛
    “友思”学习圈
    “依依法大”毕业舞台剧
    “欢乐法大”元旦晚会
    “蓟忆法大”毕业晚会
    《肆年》活动毕业视频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 首页
  • 部门简介
  • 学生团体
  • 第二课堂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法大青年
学习园地
法大团讯

镜头内外的目光 | 博闻论坛第五十五期敬一丹专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点击数:次

文|团宣通讯社 冯思琦 安振雷 孙可一 杨豫 康卓吉

“焦点聚东方,珠玉声评江山清绝处;丹心动中华,醒世言论天地家国情。”2019年11月4日,由校团委、校友办和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校学生会和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院会承办的“博闻论坛第五十五期——敬一丹专场”在昌平校区刘皇发报告厅成功举办。

人物介绍:敬一丹,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主持人。198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后,曾主持《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一丹话题》等节目,三次获得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现任中国电视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下午14时,活动正式开始,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泽金为本次专场致辞。他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奋斗在第一线,以发现好新闻,打磨好新闻的匠心解读人民情怀,记录中国故事。他寄语法大新闻学子“作为新闻事业的后备军,不仅需要在新闻理论领域继续探索,更需要认真学习业界榜样,并在优秀的业界引路人指导下培养理想情怀。”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敬一丹在全场观众热情的掌声中走上讲坛。“我来过这里,那是八年之前的时候”,敬一丹回忆上次博闻专场时的场景,随后她结合自身成长和职业经历,分别从“我遇到,我珍惜”、“我青春,我记录”、“我经历,我传承”三个角度阐述自己对于记者行业的思考和体会。敬一丹从自己告别职业舞台的时候讲起,讲述了最早的《焦点访谈》和《一丹话题》,到后来无数次的播放量第一,遇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敬一丹看来,《焦点访谈》像是播下一颗种子,“就记者群体而言,我们是记录者,我们记录变化,我们记录感动。”在舆论监督还未普及的时候,记者所代表的,便是普通群众的声音。“我特别感谢那些年你们为我说的话”是对记者职业生涯最质朴最真实的认可。

随后,敬一丹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她和自己的舍友通过集合记忆碎片的方式,写下一本记录了工农兵学员大学记忆的纪念册。经历几番失败后终于进入大学、在播音专业纠正口音以及文化复苏时期抢购世界名著,为大家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景象,引得掌声阵阵。

对于根脉传承的感想,敬一丹讲到:“回望是一种补救,是一种珍惜,以媒体人的目光回望记录是使命和职责。”从家书到票证,从粮票到书信、布丁、书荒...将这些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感的事和物记录收藏,铸成连接两代人的桥梁,也是每一个媒体人的责任。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尚武为敬一丹颁发兼职教授聘用证书。下午16时,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敬一丹与全体到场听众亲切合影。

来自光明新闻传播学院17级的靳思远说:“作为一名新闻学院的学生,我在老师的讲述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记者的职业精神和社会使命。同时身为一名校园记者,以媒体人的目光来记录校园生活,传递青年能量,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 | 地址:北京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 | 技术支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