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奥运冠军陈一冰“做自己的冠军——光芒背后的坚韧与执着”全国百所高校交流论坛活动在我校昌平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作为我校博闻论坛第二十九期,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由我校校友会赞助、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著名主持人陈滢应邀担任本场交流论坛的主持人。 陈滢首先带着大家回顾了陈一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比赛历程。陈一冰第一个出场,他所做的难度系数达到6.8、落地娴熟稳定的动作,再次为本次嘉宾陈一冰赢得了全场的喝彩。访谈交流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谈到体操运动员的“出名要趁早”,陈一冰毫不保留的说自己是“大器晚成”,他在17岁进入国家队,22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而在他之前的“黄金一代”,早在17、18岁时已经成为了世界冠军。他坦言,国家体操队天才众多,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可以进入国家队,更没有想到获得世界冠军。在偶然进入国家队,只享受训练而不享受国家队待遇的情况下,黄导的一句“好好练,成为世界冠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信心,更给了他追求梦想的决心。为了成为世界冠军,陈一冰每次都比队友多练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并且秉承着“把训练当成比赛、把比赛当成训练”的信念,他坚信,只要时刻准备好,等待机会到来的时候,就一定可以全力把握获得成功。终于,08年北京奥运会,陈一冰厚积薄发,获得了奥运会冠军。面对接踵而来的名利和赞誉,他并没有做好准备。陈一冰诚恳的说,在08年获得冠军后,他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状态的巅峰和极限,他希望尝试除了训练之外其他的事情,甚至想到了退役这样的事情。在消极的情绪和心态影响下,他差点荒废了训练,“时间不等你,没有努力,是我09年世锦赛尽管担任队长但并没有上场的原因”。 与上一代“黄金一代”的比较是免不了的,结合自己的经历,面对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心理落差,陈一冰也真诚的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个人都不要跟其他人比。比较往往会导致失去自我,让人不知道该干什么。其实只要放平心态,自己和自己比就够了”,结合自己成为冠军前后的心路历程,陈一冰也很坦然,“在我不是冠军的时候,我看对手的比赛、录像,分析对手的特点,而我成为冠军后,发现没有对手,我只能和我自己比。最可怕的对手其实是懒惰和松懈,每天都在进步,自己就是最优秀的。放下了虚名,每一天都超越自己,每一天的工作都会有更大的快乐。” 同时,陈一冰也和大家分享了在国家体操队的经历和一些趣事。他在09年成为国家体操队队长,因为不是全能型选手,他担心自己实力不够,怕难以服众。而面对高手如云、实力出众的队友,陈一冰只能以身作则,比别人付出跟多的努力,让队友和教练挑不出毛病,以此获得所有人的认同。陈一冰笑着介绍了队友的性格和特点,也没有隐瞒对队友的夸赞,“大家的团体意识都很强烈,大家的感情都很好。”谈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团比赛,陈一冰说,作为“排兵布阵”的队长,更是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他坦言,“预赛之后我自己也没有信心,但是我对队友都是不断鼓励,催眠他们,我们团结起来,背水一战”,作为队长,他也谈到了对队友的保护。“面对媒体‘预赛这么差,你怎么想’的提问,我说都是我的原因,我自己不是全能型选手”,他还特别讲述了对缺乏大赛经验的新队员郭伟阳的经验传授,“我告诉他,关掉手机,不要接受采访,不要看消息,我们还可以重来。”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吊环王”身上也是伤痕累累。就在伦敦奥运会不久前,他左膝半月板撕裂。而为了心中的梦想,他没有听从队医的意见去做手术。而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而为了能够参加奥运会,擅长吊环的他,苦练鞍马。面对全场的讶异,陈一冰依然淡淡地说,“因为我想上奥运会,必须练”。陈一冰同时也谈到了对队友的希望,他希望他们每天平平安安,参加过大赛的运动员保留自己的状态,小的运动员也尽快成长起来。 在互动环节中,陈一冰真诚地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他介绍了自己高校论坛活动的下一环节内容,说明了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并希望同学们都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一起为我们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陈一冰也总结了自己的感受,“我真的很开心来到法大,跟同学们交流让我觉得很轻松,希望大家多多了解我比赛场外的生活。”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真正认识自己,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做自己的冠军。” 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活动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