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校团委
  • 首页
  •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现任领导
  • 学生团体
    学生委员会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社团发展指导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
    艺术团
    团委宣传中心
    团委组织部
    青年成长服务中心
  • 第二课堂
    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
    论衡辩论文化节
    “学术十星”论文大赛
    “友思”学习圈
    “依依法大”毕业舞台剧
    “欢乐法大”元旦晚会
    “蓟忆法大”毕业晚会
    《肆年》活动毕业视频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 首页
  • 部门简介
  • 学生团体
  • 第二课堂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法大青年
学习园地
法大团讯

全国政协委员进法大系列活动之四:杨海坤委员畅言由“法治”走向“宪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5日    点击数:次

aaaaaa

bbbbbb

3月12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杨海坤应邀做客法大研究生院图书馆报告厅,畅言我国由“法治”走向“宪政”的困难和希望。此次由校团委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讲座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进法大系列讲座”的一部分,后者将在近期陆续与两校区的法大学子见面。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中,杨海坤委员概言本届政协的诸多变化,阐释从“法治”走向“宪政”的的必要性与历史源流。他表示,改革必然会经历“刮骨疗伤”的阵痛,甚至是抱有承担“壮士断腕”风险的决心。

“正视”与“重视”共进

杨海坤委员认为,本届政协委员均能够正视自己的身份与所肩负的自责,积极建言献策,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共商国是的政治作用。他说,政协大会组织的三场发言都很有“质量”,主题分别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统战政协工作。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大会讨论了收入分配、中小企业发展、金融创新,以及通过改革克服制度缺陷,从根本上推进股市的健康发展等提案都反响热烈;在社会问题方面,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在文化问题方面,对如何学雷锋的提案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很重视政协,也愿意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杨海坤委员这样说。胡锦涛等九常委出席本界政协开幕式,并参加分组讨论,同委员共商国是。他还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务实,也更加强调“稳定”;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目前虽然仍然是百家争鸣、观点不一,但修改稿中也有许多可称道的亮点。“改革步入深水区,暗流、潜流和礁石密布,国家需要宏观的顶层设计,可做的事情还很多。”他这样对在场同学说。

   “法治”与“宪政”伴生

对于“法治”与“宪政”之辨,杨海坤委员在《法学》2008年第3期曾发表过《宪政是法治的结晶和升华》一文,在文中他辨析到:“提出宪政,并不是不要法治,而是在吁请法治的同时,强调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强调要将所有公共权力,,包括执政党和所有政府机构等都置于宪法和法律之下的历史自觉性。”他说,法治强调的是人人权利平等,宪政则是针对公权力而言的。一般的法治要求还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当前遇到的复杂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公法之治。

宪政虽然很遥远,但学者要学会注解政治的思想,杨海坤委员在细数中国宪政的发展史前如此表示。在2002年纪念宪法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宪法的重要性就给与非常高的肯定。温家宝总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对宪法的进一步落实。他说,在邓小平那里,就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配置好国家权力的观点,而这种权力观又可以向前追溯到老一辈。

杨海坤委员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方向,是“人民民主宪政”。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杨海坤委员表示,中国不能乱,但中国必须改革。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不能忘记“政治改革”,应当总结自1982年宪法以降这三十年的种种,解决政治改革中应当明确的重大问题,比如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具体而言,一是以政治改革为龙头,破解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难题,“政治上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二是1982年宪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切合国情,进一步完善。宪法诉讼、宪法监督都是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制度。

他总结说,近百年曲折发展的宪政史表明,我国宪政的发展需要“上下齐心、党中央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改革是渐进的,但不影响在渐进中进行突破;以稳定压倒改革是片面不可取的,推倒重来、盲目改革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也值得警惕。”

杨海坤委员表示,改革必然会经历“刮骨疗伤”的阵痛,甚至是抱有承担“壮士断腕”风险的决心。“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法律杂志》总编辑董彦彬主持本次讲座。

嘉宾介绍:

杨海坤,1944年出生在苏州有名的山塘街半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点和重点学科负责人、东吴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他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行政法学会总干事,并担任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昌大学、河海大学、江苏法官培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2011年正式加盟山东大学,受聘成为山东大学一级教授。至今已是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杨海坤委员出版有《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市场经济、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合著)、《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主编)、《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主编)、《宪法学基本论》(主编)、《宪法基本权利新论》(主编)、《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合著)等著作和教材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法学评论》、《法学家》、《法制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文章40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达60多篇。

杨海坤委员曾去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特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法国爱克斯-马赛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大学作长期或短期访问学者。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 | 地址:北京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 | 技术支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