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屏幕快速闪动着,提示着新任务的发布,刚刚站起身的梁珺立马重新坐回桌前,面对不熟悉的制图任务,她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坚持接下了。搜索Photoshop操作指南,一键一键地尝试,一遍一遍地重来……九张图耗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梁珺却心满意足,第一次的成品让她欣喜,也让她体会到了为“抗疫”出力的成就感。
梁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2019级本科生,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部成员,热心公益,高中阶段其家庭曾获“优秀义工家庭”荣誉称号,本人多次获评“优秀义工”称号。进入大学以来,她多次参加志愿活动,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她积极投身于线上志愿服务工作,通过网络号召更多的人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不会做,可以学
2020年1月下旬,不断攀升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数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揪紧了无数人的心,这其中也包括梁珺。作为一名大学生,紧张与焦虑更让她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可“具体如何做”,她却毫无头绪,“真的很想亲自为一线做点什么,哪怕是搬运物资也行,甚至会有点遗憾自己没有学医”,即使是小学到大学都从未停止过志愿活动的她,却也在疫情面前倍感无力。
终于,梁珺等来了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部转发的关于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兴奋地点开链接,映入眼帘的却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的“云志愿”——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志愿活动。饶是志愿经历丰富的她,也生出了一丝对未知的担忧,但一想到那攀升的数据、揪心的新闻以及内心对提供帮助的渴望,本就不多的忧虑也随之烟消云散。梁珺坚定地选择加入线上志愿者的队伍,随后她又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长达600余字的自我介绍,其中囊括了她自小学以来诸多志愿经历,敲下最后的句号时,她长舒一口气,但稍作思考后,她又在自我介绍中加了四个字——“我可以学”。
抗疫首战,从PS开始
2月11日,梁珺正式通过网络招募选拔,加入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抗击疫情,从新开始”赞助组,但由于活动尚处起步阶段,工作重心还落在宣传方面,赞助组任务较为轻松,于是闲不下来的梁珺又加入了微博宣传组,兼职微博平台的宣传工作。
加入宣传组后,梁珺开始了解工作流程,同时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一些宣传稿件和视频提意见。一天中午,梁珺等来了第一次任务——将信息以九图的形式发布在微博上,对于宣传工作者而言,这项工作并不困难,可对于从未接触过PS的梁珺,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短暂的犹豫后,她最终决定接下这个任务,“我的工作就是制图、发微博,不如尽快开始学习,将问题早一点解决”。
接下任务后,梁珺就立即开始学习制图,她逐一将组长推荐的软件下载下来,又在百度上搜索了许多经验和教程,但紧张的情绪还是伴随着她,“非常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毕竟是需要发微博面向公众的”。在责任感与压力之下,梁珺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对字体的选择、大小以及位置等都进行反复斟酌。为了找到最合适的字体,她几乎下载了软件中所有字体种类,并对这十几个字体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尝试、对比。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第一张图逐渐呈现出理想的模样,然后是第二张、第三张……九张图全部完成时,已经是黄昏了,看着面前稍显稚嫩却很是精致的图片,一下午的疲惫都被涌上心头的喜悦冲刷得一干二净。
法大人的“致公情怀”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志愿者们用一颗颗跳动的心,交织成一首温暖的乐章,也感染着加入其中的梁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志愿是件非常开心、令人满足的事”,更让梁珺骄傲且感动的是,此次志愿活动招募范围虽然覆盖了整个北京市,她还是遇到了数十位来自法大的志愿者,其中不乏有一些担任了重要的职位,更有多位非常出色的组长,既让她看到了年轻法大人的才华和风采,也让她感悟到了法大校训中的“致公情怀”——一种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如此严峻的疫情面前,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但有一颗愿意付出的心、能尽一份自己的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国家、社会、甚至身边每一个小小的个体带来一丝温暖与力量,就是对“致公”二字最好的诠释。
“不求有什么卓越的贡献,只希望我们的付出能给你带来霎那的温暖与安心”,这不仅是梁珺,也是疫情期间许多法大志愿者的心声。同一个家园,同一份责任,梁珺并不是孤身一人在独自奋战,还有很多和她一样内心火热的年轻人,在每一个小角落,如萤火一般,散发着光热。
“或许我们很多志愿者没有能力站到一线抗击疫情,但是我们会努力让一线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努力让恐慌的人们不再害怕,努力做他们的后盾!”即便是在许多人忧虑无措之时,梁珺和其他年轻的法大志愿者也并不孤独,通过亲人、校友、老师,甚至网上的陌生人,将同样温暖的善良从四面八方汇聚成祝福和勇气,传递着名为“致公情怀”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