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团宣通讯社 盛斯佳 马丹婷
5月1日上午,2016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在港城秦皇岛鸣枪起跑,中国政法大学马拉松队,出发了。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马拉松队,由法大热爱长跑的同学自发组织成立,目前团队规模50人,曾先后自发组织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北京马拉松长跑节、天津马拉松、秦皇岛马拉松和海南马拉松等赛事。2016年5月,马拉松队再次启程参加2016秦皇岛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本次比赛全程42.195公里,团队近30人参与,其中国防生12位,与赛者均完成了全程,法大的旗帜与奔跑的正能量,留在了美丽的港城秦皇岛。
比赛,是一次别样的体验
聊起得知赛事的途径,众人齐刷刷地指向张运民:“是运民告诉我们的。”这位被称作“运民”的同学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1201班,平日里喜爱运动的他时常关注各种马拉松和越野比赛,“这次是五一假期,时间合适,大家又都很感兴趣,一拍即合,就踊跃报名参赛了。”
此去秦皇岛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路途遥远又几经转车颠簸,张运民在赛前晕车了,其他队员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好在调节得及时,没有对比赛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路奔波辗转并未冲淡比赛的热情,队员们如约起跑。
由于平日里训练时间和场地的限制,队员们对马拉松的了解并不十分全面,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因为赛前缺乏参赛经验和相应的准备,比赛中,大家“意外”迭出。庞菁一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201班的学生,比赛期间恰逢生理期,为了照顾她,法学院1201班的张钊主动提出带她跑。“考虑到女生的特殊情况,前五公里我们就慢慢走。”马拉松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关点,两人几乎踩着收容的时间限制走出了五公里的关点(马拉松的每一段距离有固定的时间限制,超出时间的,会被收容车收容),然后从最后一名开始追,直到追上大部队。张钊在比赛途中膝盖疼痛难忍,几次想要放弃,“想着男生肯定不能比女生先放弃,我就和她一起跑。”张钊打趣地说道,“菁一途中吐了好几次,但是吐完之后继续跑,出乎意料的坚强,所以我也跟着坚持了下来。”最终两人赶在收容车前跑过了终点。回想起比赛经历,张钊感慨,“前面是终点,后面是兔子(马拉松定速员),我们最终甩开兔子,跑过了终点,特别有成就感。”
刑事司法学院1201班的陈绿则进行着一场自我对抗。由于肌肉类型不太适合长跑运动,陈绿在赛程中大腿抽筋几十次,“每跑二三十米就要停下来走一走,我不想放弃比赛,不想上收容车。”跑至30公里时,陈绿遇到了一位身穿K字头编号上衣的老奶奶,K是年龄最大组的编号,“她一边鼓励大家跑起来,一边带头大步大步走。”陈绿边说边起身模仿老奶奶走路,僵硬的双腿呈现出机械而倔强的姿态,带着这股倔劲儿,他成功完赛。
尽管赛程漫长,但乐趣和感动星星点点存在:在终点前不断鼓励参赛选手的志愿者们、举着“中国老兵”旗帜奔跑的老爷爷们、互相帮扶的伙伴们......细而微小的感动铺满了42公里的赛道。当一行人在终点汇聚合影的时候,还遇到了法大06级的师姐,“特别感动,很意外,很惊喜。”张运民感慨,“可能对我们这群人来说,跑马拉松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四年,我们还没跑够
说起跑马拉松的初衷,郭亦卓认为榜样的力量很重要,“每次在操场上看到足球队、国防生、运动员自发跑步,我就很受鼓舞。这样的力量让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坚持跑步,从未间断。”从被鼓舞到带动周围的人,这群热爱运动的人们日复一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每次将跑马拉松的合照发朋友圈,很多人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希望下次和我们一起。”庞菁一和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一起,也收获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希望老了也能一起跑马拉松,想到以后还会相约跑步就觉得很暖。”
“我有时会想,为什么他人能坚持下来,而自己不能。我平时是不是遇到一些困难就会放弃。”陈绿则对马拉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真正做好充足准备的人,才能从战术上、战略上顺利地走完。”
“今后可能会成立马拉松协会”谈起未来的打算,张运民认真道,“时间比较仓促,只做了中国政法大学马拉松队的旗子,提供科学的训练和一些比赛信息,学校很多人有能力做这件事情,但他们需要一个平台。”
“大学是奔跑的四年”,陈绿这样形容,“毕业前我还要再跑一次。”语毕一众伙伴纷纷应和。跑步于他们而言,已不是过程,更像是一种目的,“跑步的时候身体最放松最原始,而感受也是最自然最真实”,庞菁一笑着说,“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马拉松是孤独的竞赛,自己与自己斗争。“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登山,我会说,因为山就在那里。”郭亦卓说起陪伴自己四年的马拉松,多种情绪充溢其中。“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毕业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