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宣通讯社/安杨、邢国茹、高子强
百篇文献阅读、4000多条数据处理、8次稿件大改和无数次稿件小改,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论文初稿;五次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数不清的微信和邮件交流,她又用两个月的时间修改,完成终稿。这是杨洁萌的“学术十星”之路,也是她的学术初体会。
简介:杨洁萌,女,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2013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优秀,热爱学术研究,曾撰写论文作品《我们离无现金社会还有多远?——基于我国流通中现金M0长期变化趋势的分析与预测(1990.01-2014.12)》,获第十三届“中伦杯”学术十星论文大赛“学术十星”称号;《消费者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心理偏好研究——基于UTAUT理论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本科生创新论坛二等奖。
“把问题弄明白”
杨洁萌获得“学术十星”的论文灵感来自于课上的一次小作业。“那次作业就是一张关于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图表。”然而这小小图表却让她对M0的数据统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此开始了对这一问题“打破砂锅”般的研究过程,而过程却没有那么顺利。
杨洁萌将写好的论文呈递给导师巫云仙时,老师直言范围太大,一口否定。“说实话,那时自己的内心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受挫感的,甚至也想放弃。”但随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缩小选题,找到更好的切入点:只研究原文章里面关于M0变化趋势模型的相关问题。方向确定后,任务并不轻松,艰辛滋味恐怕只有本人体会最深。为了写这篇论文,杨洁萌进行了上百篇的文献阅读、4000多条的数据处理、8稿大改和无数稿小改,整个写作过程持续了半年多。
杨洁萌在总结这段艰难的论文之路时说道:“首先这是我的兴趣所在,我真的是喜欢去做研究,想要把问题弄明白。”由于父亲是统计学专业,从小她就接触数字。“可能从小被数字熏陶,所以我对数字比较敏感。”
兴趣是她论文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来自老师的帮助更是信心的源泉。杨洁萌感激地说:“看到巫老师改的那么认真,我需要用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回报她对我的帮助。”巫老师在为杨洁萌写的推荐词——《始于课堂却又远超课堂之外的学术研究》中写道:“我指导了也分享了她在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百思不得其解时的痛苦,陷入理论孤迹时的迷茫,解决问题后的舒心和喜悦……”杨洁萌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不断成长与老师的帮助密不可分。
追求无限的可能
获奖的论文并不是杨洁萌对问题研究的完结,对于自己论文中出现的漏洞以及未涉及到的问题,她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先是申请了大学生国家创新项目,并获得立项。“我的论文中还有一些没有研究到的、影响模型结果的东西。通过创新项目,我把货币研究进一步走下去,来完善论文中的分析。”杨洁萌如是说;接着她又以“消费者使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心理偏好研究——给予UTAUT理论的调查与实证分析”一文参加了学校的创新论坛……
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让杨洁萌收获了很多,“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寻找问题,发现问题的求知过程是快乐的。”她说道,基于这份快乐,杨洁萌十分坚定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
虽然现在杨洁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十分清晰,但在初入大学时她也处于迷茫状态。“大一时我过的就是‘标准学霸’生活,每天三点一线,只要有空闲就做数学题。”杨洁萌笑笑说。但经过一个学期,她渐渐发觉不能把大学过成高中的样子,于是她决定通过多方尝试,要找到专属自己大学的生活节奏。
大一、大二期间,她积极进行社团活动,“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利用假期在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保险公司多地实习,开拓视野、增长阅历;投身于各项科研项目,创新论坛、问卷设计,兴趣所致,忙碌而快乐。有人曾问她参加这样多的比赛、活动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她回答道:“要步入无限之中,需要在有限之中朝各个方向走动。”这句话也是杨洁萌的座右铭。她解释说,想要知道自己最终通向何方,就要尝试任何你想要去尝试的方向。
有“质感”地阅读
学术之路,遥遥无期。“我知道,现如今做研究道阻且长,也许出路很渺茫,但我就是喜欢。”
即使在瓶颈期,杨洁萌也不认为学术是件枯燥的事。“老师会提供一些帮助,同时跟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也会找到灵感。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突破层层困难。无论阅读著作、实际调研还是分析结果,最重要的是去除浮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阅读和思考。”
“可以尝试和好友一起读书,或者参加学习圈、读书会。我比较喜欢阅读纸质书,微信推送会使阅读过于碎片化,适合在路上或者休息的时候看。最好给每天保留一点阅读纸质书的时间,其实一周读一本纸质书是可以做到的。静下心来翻翻书,可以使生活更加有质感。”
很多人曾对她说,她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励志片,连朋友圈发的都是有深度的文章,她说:“实际上我的生活中并不是没有消遣,手机也要刷,但是刷的要有质量,我也并非没有消极心情,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很多事情纠结一时就过去了,不需要对所有事都抱怨!可能这就是我的生活态度吧。”
“学术好磨,急不得。”杨洁萌用兴趣、坚持和专注“磨”出了一条由“学霸”到“学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