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校团委
  • 首页
  •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现任领导
  • 学生团体
    学生委员会
    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社团发展指导中心
    青年志愿者协会
    艺术团
    团委宣传中心
    团委组织部
    青年成长服务中心
  • 第二课堂
    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
    论衡辩论文化节
    “学术十星”论文大赛
    “友思”学习圈
    “依依法大”毕业舞台剧
    “欢乐法大”元旦晚会
    “蓟忆法大”毕业晚会
    《肆年》活动毕业视频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 首页
  • 部门简介
  • 学生团体
  • 第二课堂
  • 规章制度
  • 综合服务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法大青年
学习园地
法大团讯

【CUPL正能量第324期】中网志愿者:场边微光,汇就星河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2日    点击数:次

聚光灯照亮中网赛场,顶级选手的每一次挥拍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而在这片被呐喊与欢呼包围的赛场之外,光影未及之处,还有一群默默忙碌的身影——他们穿梭于园区的各个角落,解答疑问、引导方向、保障服务,用热忱与汗水为赛事的顺利举办保驾护航。他们,就是中网志愿者。让我们透过这个志愿者群体的服务缩影,探寻他们在中网之旅中的初心坚守、成长蜕变与深刻感悟。

【团队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64名志愿者在中网赛事期间,以高度责任感与专业精神投身服务,累计贡献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人均坚守岗位近14天。他们出色完成观众引导、咨询协助与应急处置等多项工作,以高效服务和饱满热情保障赛事平稳运行,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卓越风采。中网组委会授予法大“志愿服务卓越伙伴”称号,多名志愿者获评“优秀志愿者”,这份荣誉是对他们辛勤付出与青春担当的最佳见证。


【初心与初见:当期待照进现实】

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志愿者们而言,选择投身中网服务的初衷各有不同。马雯迪出于对网球运动的热爱,渴望亲临国际顶级赛事现场,因而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胡一铭则被中网所承载的文化交流意义深深吸引;也有同学期待通过这一国际赛事开拓眼界,初次尝试大型活动志愿服务;还有人希望弥补对网球知识的不足,沉浸式感受赛场氛围。从报名到正式上岗,每位志愿者的心路历程也各不相同:有人满怀挑战的热情,却因经验不足而略感不安;有人报名时心态平静,却在培训与实战中逐渐生出紧张;有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期待与兴奋;还有人经历了从期待与忐忑交织、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熟悉节奏、找到自信的转变。

培训是志愿者们上岗前的“必修课”。大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系统培训:志愿者们通过参与校区至园区的专业培训,并依托培训手册进行系统学习,同时积极进行团队沟通以巩固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前掌握了场馆地图与常见问答,最终通过岗前对接确保了岗位职责的清晰明确。

上岗首日,现实与预想的碰撞为每位志愿者的故事写下独特开篇。一开始志愿服务便充满了现实与预想的交错,从需全局熟悉场馆而非固守一隅,再到票务、服务中心等岗位直面各种需求。志愿者张立伟本来期待近距离接触网球运动,却成为“移动支援兵”,他首日步数就超过25000步——这一份份忙碌,构成了志愿者们共同的成长起点。


【责任与成长:于细微处见担当】

在日常服务中,志愿者们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有突破。观众服务形象大使岗位的志愿者需要身着特色服装流动服务,既要与观众互动赠送礼物,又要巡查支援各点位;票务服务助理要灵活切换引导、寄存、咨询等多种角色;观众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专注解答票务权益、赛事信息等咨询;机动组的同学则负责物资保障、岗位补位和专项引导,践行着“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务精神。

面对突发状况,志愿者们摸索出各自的应对之道。面对情绪急躁的观众,志愿者们始终秉持专业与耐心,首要步骤是安抚情绪、稳定现场秩序,继而再耐心沟通、解释原委。若遇到观众因误解政策而不满,他们会先细致说明情况,若问题仍无法解决,则及时联系负责人协同处理。在处理误会时,他们注重先厘清问题细节、精准把握诉求。还有的善用“递上一杯热水”等小技巧,通过细节温暖化解观众急躁。这些经历让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既是体力活,更是对沟通技巧与情商的考验。

那些被需要的瞬间,让志愿服务的价值在每位志愿者心中愈发清晰。马雯迪帮助走失儿童找到家人后收获的感激,胡一铭为游客指路后得到的真诚致谢,林玉宗深夜望见灯火通明的园区时体会到的责任——这些点滴时刻汇聚成志愿者们共同的成就感。

这段经历也重塑了大家对志愿精神的认知。正如林玉宗同学所说:“参与中网志愿服务,让我更加深刻和直接地感受到了参与志愿服务的巨大价值,体会到了志愿者的付出与志愿精神的内涵。我觉得,‘志愿者’这三个字意味着责任与奉献,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一份温暖。”


【展望与寄语:让热忱永不熄灭】

中网志愿经历为法大志愿者们带来了显著的成长。他们不仅在心态上抗压能力明显增强,面对问题更加从容,不再手足无措,而且在技能方面也有显著提升,熟悉了大型网球赛事的一些基本流程与内容,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锻炼。不仅如此,在经验方面,志愿者们互相吸收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会了预判需求、化被动为主动等技巧。例如张立伟同学,他表示自己从“等任务”转变为“找事做”,主动性显著提升。

谈及未来,尽管学业规划各异,但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忱是许多志愿者的共同心声。有的同学表示虽学业繁忙,仍会持续关注相关活动;更多的志愿者表示,如有类似机会,定会再次积极参与。对法大志愿者们而言,中网志愿有着独特的意义:这是实现社会价值、圆梦网球的平台,是以学生身份参与国际赛事的珍贵记忆,是收获责任体会与价值认同的旅程,也是填补知识空白、提升沟通应变能力的实践课堂……总而言之,虽然具体收获各异,但“得到成长”,无疑是这个群体共同的回答。

谈及志愿活动的选择和参与,志愿者们也送上真诚建议。马雯迪结合自身经验说:“可以多了解一下自己想要参加的志愿活动的内容和具体的工作及工作强度,提前衡量一下自己的时间、精力。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很值得的,同时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如果我们敢于踏出这一步,一定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中网志愿者群体的故事,是中国政法大学志愿者们的生动缩影。这些年轻人来自不同年级、专业,却因“服务他人”的信念相聚,用行动为赛事注入温度。这份在服务中收获的成长与感悟,不仅照亮了赛场的角落,更将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持续发光。向每一位志愿者致敬——是他们的微光,汇聚成了中网赛场上那片温暖而闪耀的星河。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 | 地址:北京昌平区府学路27号 邮编102249 | 技术支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